九龙山乡塔前分场位于新余市南部,耕地总面积2530亩,下辖45个自然村和15个村民小组,居住人口769户2432人。塔前分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以凝聚群众、引导群众,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为目标,积极调动各方力量,整合各类资源,创新方式方法,积极开展理论宣讲、政策解读、便民服务、移风易俗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,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文明活动、践行文明精神、传播新思想、引领新风尚。
红色文化强根基,服务桥梁架设起。塔前分场是省级红色名村,辖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“花桥党支部”、新余县第一次农民暴动“花桥暴动”旧址等红色遗迹,塔前分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本地红色资源,充分发掘和配合上级部门整理了《花桥支部党旗扬》《秘密连起贫苦心》《一腔鲜血染红旗》等红色历史故事,并通过文明实践员、志愿讲解员向到村参观的干部群众进行宣讲,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。真正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,将红色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底色。
积极整合农家书屋、“学习强国”线下辅导室、亲情连线工作室等现有资源,以抓融合为突破口,融合基层党建、基层治理、移风易俗等多种元素,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建设。建成了塔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,并设置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精神文明建设、文明城市创建等内容,营造文明实践良好环境,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更广泛、更有效地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和活动实效。
校站联动新模式,假期生活有保障。“少年强,则国强”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先后联合新余学院、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“三下乡”大学生开展“智爱童心”辅导项目,对在村过暑假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,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。进一步丰富学生暑期生活,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引导他们接受红色教育、培育乡土情怀。
政策宣讲进万家,传播时代最强音。为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最新的相关政策,文明实践志愿者们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,面对颐养之家的老人,让老人们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政策方针,倾听老人们的诉求,面对种粮大户,就带去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相关农业政策,面对未成年的孩子们,则宣讲交通安全、防溺水等知识,真正坚持把理论宣讲和服务实践做到知行合一。
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经常性的邀请到仙女湖区红色花桥宣讲团、好人宣讲团的成员送宣讲进实践站,进一步加强宣讲力度,通过宣讲活动开展,使基层理论宣讲“接地气”“冒热气”“焕生气”,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移风易俗零距离,乡风文明润民心。每月组织开展“移风易俗 弘扬新风”宣讲活动,并根据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等不同节日具体设定宣讲内容、确保移风易俗宣传的时效性。在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开展过程中,充分结合该乡在2023年度全市移风易俗“五个100”系列群众推荐评议活动中被评为孝老爱亲“好媳妇”的刘海石等典型事例向群众讲解什么是移风易俗、推进移风易俗的意义、高价彩礼对婚姻的危害等方面的内容,引导大家转变思想观念,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,倡导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。
农家书屋提效能,全民阅读文化兴。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的“精神粮仓”,积极开展“新时代乡村阅读季——书香润乡村,阅读促振兴”文明实践活动。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管理,明确专人负责,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,提高书屋利用率。开展乡村读书分享会,掀起人人参与阅读、人人享受阅读的良好氛围。结合暑期,积极开展“护苗行动”,孩子们在活动中不光增长了知识,还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,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。(胡玮 通讯员:潘菲菲 胡成龙 供稿)